三年疫情对全球经济运行秩序造成了严重破坏,其中全球贸易格局更是由此发生深刻变化。不过从世界主要经济体的排名来看,GDP处于前五位的国家都还没有被取代。从竞争格局来看,中美两国仍旧处在经济总量的第一梯队,双方的缠斗愈演愈烈。日本、德国
三年疫情对全球经济运行秩序造成了严重破坏,其中全球贸易格局更是由此发生深刻变化。不过从世界主要经济体的排名来看,GDP处于前五位的国家都还没有被取代。
从竞争格局来看,中美两国仍旧处在经济总量的第一梯队,双方的缠斗愈演愈烈。日本、德国和英国深陷疫情和全球能源危机影响,经济发展几近陷入停滞,反倒是印度大有后来居上的意思,2023年会是全球主要经济体大洗牌的关键期吗?

一、印度经济“狂飙”
印度在疫情防控政策调整上对比欧美国家稍显滞后,不过这并没有影响印度经济在三年疫情期间交出不错的答卷。数据显示,2019年,印度GDP约为2.83万亿美元,而到了2022年,这一数字则是3.47万亿美元,三年期GDP同比增长22.31%。
从经济体量上看,印度相对全球前五大经济体来说起点较低,取得这样的成就也算合理。在人口红利、市场需求和基础建设潜力三驾马车的助推下,印度经济的高速发展有着坚实的基础。

同我国一样,印度也拥有十几亿人口规模的超级大市场,其国内消费端对GDP的贡献不可小觑。与我国正值消费品需求迭代期不同,印度国内的消费品相对低端,整体的需求量也比较大,印度市场可谓深受各行业巨头的青睐。
除了消费需求旺盛以外,低端制造业的集聚效应以及基础设施建设同样成为拉动印度经济高速发展的重要力量。印度国民人均GDP的增长潜力很大,不过其国内的贫富差距也较为明显。

二、中美缠斗愈甚
三年疫情期间,中美两国的经济缠斗从未休止,而美国也凭借着货币优势和市场需求拉开了与我国的GDP差距。2022年,美国全年GDP约为25.47万亿美元,较2019年同比增长19.13%。
不过考虑到美国国内高企的通胀率,美国经济实质上的经济增速可能只有个位数。2022年,我国全年GDP约18万亿美元,较2019年疫情前同比增长26.05%,从数据中可以看出,若不是美国的基础经济总量大,三年疫情期间,我国与美国的GDP差距是在缩小的。

美国GDP相对2019年能够保持接近20%的增长率,通胀高企可谓“功不可没”。2022年,美国国内的整体通胀率维持在8%左右,物价上涨对于GDP增长有着重要影响。
为了抑制国内通胀,美联储开启加息缩表模式,大肆印钞稀释他国货币汇率,试图把经济发展的矛盾转移到下游产业链国家。不过在通胀彻底得到平抑之前,不知道美元信誉还能不能撑得住。

近些年来,部分发达国家一直在鼓吹所谓对华“脱钩断链”,部分外企撤离我国后,选择把产业链转移到成本优势相对更低廉的其它国家。这种试图用产业链迁移来遏制我国经济发展的做法真的能起到“正向”作用吗?
事实上,这些选择离开我国的外企,大多都是无法在我国维持盈利的企业,其产品在国内几乎都能找到合适的替代者。当然,以外企的眼光来看,战略性调整式的离开总比灰溜溜的撤离要华丽得多。

三、产业链主导权
疫情对全球贸易格局带来的最大影响就是产业链内部主导权的变更,经济学上常说消费决定生产,没有需求匹配的生产力往往就会失去存在的价值。不过在全球消费需求普遍疲软的当下,消费需求对贸易格局的影响在变弱。
随着全球地缘冲突加剧,能源困局愈演愈烈,全球产业链的主导权开始加速向上游行业集聚。原材料、能源、基础技术供应已经成为全球贸易格局的主导产业。

全球消费需求低迷远不止疫情防控和上游产业收紧两个原因,而消费品普遍缺乏创造力和革新性同样也是引发消费需求疲软的重要原因。印度市场广受各大品牌欢迎,主要是因为其对消费品的要求还没有那么高。
在未来的产业链竞争中,低端环节将陷入“无限内卷”的阴霾之中,直到机器彻底取代人工为止。在高端产业链竞争中,各国之间的技术壁垒只会越筑越高。

四、总结
疫情三年给全球经济带来了阴霾,不过危机之中也潜藏着发展的机遇。世界前五大经济体可能将在今年重新洗牌,而印度绝对会是最大“潜力股”。
在中美博弈中,双方聚焦高端产业链的竞争将愈发激烈。不过在上游产业链的主导作用之下,全球经济复苏的步伐不会太快,至少在产业链转移的过程中,大家都缺少能够带动经济腾飞的杀手锏。
创业项目群,学习操作 18个小项目,添加 微信:niuben22 备注:小项目!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028wjs.com/139836.html